欢迎访问永利集团304am登录官网
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ENGLISH русский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友风采 >> 校友风采 >> 正文

安黎:把自己变成发光体

日期:2022-11-07来源: 作者:关注:

【开栏语】也许,我们近在咫尺;也许,我们远隔天涯。曾经的你,曾经的我,拥有一个不变的名字“渭师人”,不管是过去的渭师专,还是如今的渭师院。曾经,我们同在华山下;曾经,我们同饮渭河水。我们“天天奋斗,天天快乐”。我们,来自大江南北;我们,归之五湖四海。有一种叫作渭南精神“华山风骨,渭水襟怀”,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,伴随着我们,风风雨雨,一路走来。不管是昨天、今天,还是明天,我们都是“渭师人”。今天,渭南师院报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,为我们开设了一个《天南地北渭师人》栏目。来吧,让我们一起展示“渭师人”的风采;来吧,让我们一起共叙师生情、同学情……

人无论做什么,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:完成自己。

很多人的人生,是一件半拉子工程,未经完成,就已抱憾而终。但也有人,通过不懈地学习和磨砺,抵达或接近了自己想要的境界。

人生的成功,并非金钱和权势的拥有,而是活成一个受人尊敬的人。成为人,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素养的人,既是人活着的终极价值,也应是人活着的最终目标。从低俗走向高贵,从粗俗走向高雅,从无知走向有知,从心怀仇恨走向心怀大爱,最终把自己从一个鼠目寸光、计较于得失的俗人,化为一个自律自尊而又兼顾天下、心系苍生的君子。

作为一个写作者,我写了无数的篇章,但真正的作品,或者说我真正想要完成,并意欲使其闪光的作品,却是我自己。

——安黎

把自己变成发光体

通讯员 张晓玲

夏日的西安,天还未明,那灯已经亮起,安黎伏案疾书。没有人知道,四点钟,他已经起床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
繁华的古城,巷子的深处,那家宾馆的客房,就是安黎的工作室,一厅一卧一卫。从天黑到天明,他在电脑前写着,写着。哒哒哒,一串串键盘声,变成一个个字符,一篇篇文章,《那些家长》诞生了。

手捧《那些家长》,一页页翻阅,心绪起起落落,越来越沉重,遂变成刺痛挥之不去。《那些家长》收录了14个真实的、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,有成功的,有失败的,更有精致的分析和诊断。《那些家长》是安黎历时一年有余,行程数千公里,采访了上百个家庭,精心甄选用血而写的。

《那些家长》是写给家长的一本书,深沉而厚重。在调查中安黎看到,不少家长与孩子处于一种相互折磨的状态,双方痛不欲生,既爱对方,又反感对方,于是安黎疾呼,“要教育孩子,先要教育家长;欲救救孩子,先救救家长。”安黎认为,“孩子所有的问题,都是家长的问题;没有不合格的孩子,只有教育方式不当的家长。”

书的扉页有个二维码,明确标示着,“孩子在成长途中若遇到问题,家长若想寻求解决之道,可扫如上二维码加关注,向本书作者直接咨询。”安黎说,自去年11月该书出版发行以来,有200多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他的工作室,可以说,几乎每周都有。

有一个辍学8个多月的孩子,跟着安黎生活了40多天。复学两周后,父母信息说,孩子按时起床,没有迟到过一次。安黎笑曰:“我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。在我的眼里,没有坏人,只有病人。”安黎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世人。安黎说,这源自家庭教育,他的父亲善良,他母亲博爱,虽然他有着不愉快的童年,虽然他的家庭贫穷,但父母的爱温暖了他的人生。

纵观安黎的人生阅历,他从事过教育,从事过新闻,并在文学创作领域工作了近40年。安黎说:“与其让自己唇焦舌燥的苦苦规劝,像蜡烛一样,照亮某些特定的个体,不如将其化为无主的路灯,照彻所有迷惘者前行的道路。”安黎感言:“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发光体,这个发光体不是你长得帅,而是你的精神光芒,这个光芒能温暖别人、照耀别人。”

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大家居家隔离。有人笑曰,在家背床板,就是作贡献。有些人每天在家做饭,厨艺暴涨。安黎则是,每天坐在楼道,为小学生写作,一天两篇文章,第一篇《公鸡打鸣》,第二篇《母鸡下蛋》,第三篇《向日葵开花》。一共写了70多篇,分为8个章节,每个章节前都有个讲述,说写什么,如何写景,如何写人,如何写事,约1500字。除此之外,还有导语,说这个章节有多少篇文章,涉及哪几个部分,为什么要这样写。安黎想告诉孩子,写作有多种可能性。

《安黎开讲——新语文读写公开课(小学卷)》就这样,在今年年初,疫情防控期间完稿了。其后,还有初中卷、高中卷。目前,均已进入插图设计阶段。

故此有人说,安黎的作品是写给孩子们、年轻人看的。安黎微笑着说,80岁以上读者特别多。

一天,安黎从朋友圈得悉,退休多年的老领导因病住院,于是前去看望。老领导握住安黎的手,谈起了安黎的作品,这一说就是40分钟,就这还意犹未尽。

有一个新疆退休老医生,在新疆日报看到安黎的《贵州记忆》一文,把报纸放在枕边仔细阅读,就这还不过瘾,于是给新疆日报写信,希望向安黎约稿继续刊发。

有个内蒙古退休老教师,视安黎的作品为珍宝,她不但把安黎的作品归集了两个剪贴本,到女儿家居住时也要带上。有一天,安黎忙完回家,发现传呼机上有几十条留言,其中老教师的就有十几条。安黎赶紧走到附近的电话机前回拨,老教师的声音传来,“安黎啊,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安黎:“什么日子?”老教师:“你的生日啊!”这份来自远方读者的问候,让安黎无比感动。冬天来了,老教师希望安黎给她寄上三本书,并寄来书钱,说如果不尽快寄,大雪封路,就送到不了,她的冬天就没“粮食”了。安黎将书寄去,并将书钱退回。老教师又将书钱寄了回来,说书非买而不能读。

感叹,名家之作,他写出的东西也许很小,但他的格局、他的能量很大,他的视觉、他的目光很大。这种大,体现在他的做人上。安黎,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
话及文学,安黎认为,文学有四个层次,第一个层次是生活层面,是描写生活;第二层次是艺术层面,文章就像艺术品,结构严密,逻辑性强,一个字都改不得,否则文章就变味了;第三个层次是思想层面,真正的作家都是思想家,都是人道主义者;第四个层次是人格层面,一个作家要成就自己,必须要有大的人格,不为名利,不为个人得失。

面带微笑,极有修养的安黎,展现出“行独到之文,做寻常之人”的大家风范。“文章要较真,做人要宽厚”,正因为如此,在作家界,安黎被誉为“思想的王国,语言的石匠”的著名实力派作家。

已经成为名作家的安黎,不管身处何方,依旧牵挂着母校。安黎寄语学弟学妹:“渭南师院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校,因为她培养出了很多人才,你们能进入渭南师院,是你们的荣幸,你们的荣耀。渭南师院也许门牌不是特别闪亮,门楼不是特别高大,但是她有一批敬业的老师、敬业的学人,所以在渭南师院这四年里头,你不要管学校是什么,重要的是学什么。这四年的光景,你抓住和不抓住是完全两码事,有真才实学和没真才实学,一走上社会马上就检验出来了,所以要利用有限的学习时段,去大量的阅读,大量地进行思考,要磨砺自己非常强硬的功夫。”

“渭南师院出来的学生也可以走得非常远,也可以非常有成就。问题在哪儿?问题在你有没有下苦功夫,去阅读大量的书,接受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。你自己是自己的塑造师,你能不能把你自己塑造得更优异,这个决定权在你自己。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,你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,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,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常识,懂得社会是什么样子,学会处理自己和社会关系。”

安黎希望学弟学妹们:“以渭南师院为起点,用自己扎实的本领去给社会作贡献的同时,塑造出更为满意的自己。”

小资料

安黎,男,1962年出生,1982年毕业于渭南师院(原渭南师专)中文系,教过书,从事过新闻报道,原《美文》杂志副主编,一级作家。在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,累计700余万字,出版有长篇小说《痉挛》《小人物》《时间的面孔》,长篇散文《石头发光的地方——回望耀州》《那些家长》,散文集《我是麻子村村民》《丑陋的牙齿》《耳旁的风》《别样的发现》《与故乡握个手》等,以及小说集、诗集等书籍。有上百篇作品或被编入十多个省市的语文辅导教材,或被《作家文摘》《青年文摘》《读者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散文海外版》《杂文选刊》《中华文学选刊》《青年博览》等转载,或被收入各种文集选本。有数十(部)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文、日文、韩文、蒙古文、哈萨克文、藏文、维吾尔文等多种文字。获柳青文学奖、黄河文学奖、西部文学奖、西安文学奖、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、贵州日报“天地文学奖”、《芒种》诗歌奖等,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文笔,被《文艺报》等刊发的评论文章,誉为“思想的王国,语言的石匠”。

上一条:赵渭鹏:越奋斗越幸运 下一条:郗莉:不忘初心谋发展 心怀理想勇前行(继续教育学院1996届毕业生)

关闭




Copyright © 中国·(永利集团304am)官方入口  学校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 邮编:714099 电话:0913-2133039  传真:0913-2133917 ICP备案号:陕ICP备05010978号